Western blot作為一個經典的蛋白質定量技術,被稱為蛋白質表現研究的黃金標準,已成為每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所必須要做的實驗。但Western blot 技術本身的發展卻非常緩慢,尤其在影像檢測技術方面已有20多年的時間沒有新的突破。
最早人們使用的成像方法是DAB顯色,因為該方法靈敏度和定量範圍不夠,早已被淘汰。後來出現了化學發光方法,有兩種成像方式,暗房壓片和冷CCD成像,暗房壓片定量範圍太小,無法對許多樣品精確定量,因此也逐漸被人們所拋棄,現在主要使用的是冷CCD成像,冷CCD成像因為有鏡頭、樣品成像距離太長、晶片太小等缺點,導致成像靈敏度不如暗房壓片,定量範圍也無法滿足科研越來越高的要求。也有人嘗試用螢光的方式來做western成像,但是由於Western膜本身的螢光背景幹擾,導致螢光方法的靈敏度遠不如化學發光方法,因此也極少使用。
e-BLOT革命性的接觸化學發光成像技術,充分利用了化學發光法的高靈敏度,克服了冷CDD成像的諸多缺點,跨越數量級的提升成像靈敏度、定量範圍和效率,引領Western成像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。